福建连城姑田游大龙 福建连城‘’姑田游大龙‘’声势浩大,蔚为壮观,堪称是客家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……
龙岩苏坂美山村采茶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!不朽旋律《采茶灯》源于龙岩苏坂美山村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对农村广播》栏目……
闹春田 闹春田”迎丰年,每年正月十二,长汀童坊镇举林村格外热闹——抬神、闹春、放鞭炮……
赛大猪 “你真是只好猪,吃得多多的,拿头名,为咋家争光。”闽南长泰山重村薛氏家一辈子才……
山村狂欢节 除夕过后,城里年味逐渐淡去,在闽西客家,精彩才刚刚开始。芷溪老杨家在准备上演“纸包火”的奇迹……
寿宁犀溪竖灯 “你真是只好猪,吃得多多的,拿头名,为咋家争光。”闽南长泰山重村薛氏家一辈子才……
寿宁县南阳镇“元宵福”民俗 在寿宁县南阳镇,“元宵福”民俗活动每年上演,费用开支皆由村民自愿捐款,活动帮工皆由村民自愿服务……
新泉烧炮 您见过这么放鞭炮吗?在连城新泉百姓的眼中,鞭炮只有用烧才够劲。春节,村民们将数万响的鞭炮……
记忆中的年味之小年(三坊七巷)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,民间俗称“小年”。按照福州民俗,今祭荤灶、明祭素灶,送走灶王爷后……
连城河源十三坊游公太客家民俗活动 连城河源十三坊游公太客家民俗活动,每年由十三个村庄轮流迎“公太”。年前各家各户就开始制作花车……
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族谱印刷 绝活:一人一台木偶戏。一端挑着装满道具的“百宝箱”,一端挑着活动支架与花布组成的“戏台”……
微博之福建春节 莆田特有的贴“白头联”习俗,即在红纸春联顶头贴一小段白纸,也与抗倭有关。莆田正月初二为“探亡日”……
往昔的农耕时代,冬至过后,人们就逐渐忙着筹措各种食物迎接新年的到来。春耕夏种,秋收冬藏,一年的辛勤劳作,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冬闲和欢乐的新年。福建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岁时节令和风土人情多姿多彩。过年团圆,阖家欢庆,餐桌上总少不了一些传统美味的家宴菜。这些美味可口的食物,背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汗水,质朴的食品,甚至与他们的生活、生命紧紧相连。
年味是屋檐下挂着的那一张张金黄的腊猪头皮,年味是那一团团火红喜庆的香糯红团,年味是瓦罐中烹制的那坛浓汤。时代在变,新春的习俗也在悄然改变,但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生活方式和礼俗秩序的食物,依然生机勃勃。年节时刻,这些老手艺人用包含心意的创造为忙碌的人们守住了记忆中的年味。
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,年节就应该是热闹喜庆的。千百年来,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,许多民间传统艺术应运而生。在工业时代,越来越多承载着人们回忆的老手艺渐渐淡出老百姓的生活,但仍有一些手艺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默默坚守,为年俗增添了许多传统的味道。缘于闽地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,诸如制香、剪纸、花灯和年画等手工技艺得以留存。年前,是民间艺人大展身手的时候,浓浓的年味糅合着古老的风情,在他们的巧手下一点一点地积聚起来,成为许多人一生的念想。
春节,这个人们准备卸下一年疲惫准备休息的时刻,却是一些人最忙碌的时节。必不可少的案头清供水仙花、寄托哀思的白头联、承载宗族愿景的族谱等手工技艺,为年节增光添彩,这些传统手工艺在老艺人的手中,不再是单纯的生计之本,而是早已成为美好愿望的象征,为人们带来吉祥与如意。
“吃了腊八饭,快把年来办”,这是人们常听的一句民间俗语。从农历腊月开始,整整一个半月,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,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种忙碌而甜蜜的状态,他们用四季所得精心炮制年味,敬天地、礼神明、辞旧迎新。年味,作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,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太多的民俗文化。如今,时代在变,传统也在变,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始终没有变。
在以传统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八闽大地,土地曾经承载着乡民们的全部希望。在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长期农业耕作历程中,他们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但乡民们还未到春天就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收获作准备了, 经过长期实践,他们懂得如何遵循自然的法则,用代代相传的方法,获得来年的丰收。那些多姿多彩年俗活动的上演,是他们敬畏自然和神灵的特殊表现方式,也是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期盼。狂欢之后,新一年的梦想和祈盼又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