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福建地方戏>文章

歌仔戏

  隔水相望的台湾和闽南,却共同享有一种地方民间戏曲,那便是歌仔戏。这是唯一根植于闽南,形成于台湾,又传播到闽南,两岸互孕共生的地方戏剧种,这也是歌仔戏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之处。从艺术形态来看,歌仔戏的形成遵循了小戏到大戏的剧种史脉络,从最初的“歌仔”传唱,“歌仔册”流传,形成“歌仔馆”、“歌仔阵”,衍化为“落地扫”、“半暝反”、“杂菜戏”等小戏形式,最终形成大戏“歌仔戏”。“歌仔册”里所记录的“歌仔”是歌仔戏音乐的声腔源流。“歌仔”在闽南还有一个别名,叫“锦歌”。闽南语歌仔唱本,是有词无谱的通俗方言歌本,称为“歌仔册”或“歌仔簿”,曾在闽南、台湾民间极为流行。歌仔戏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剧种音乐。在其剧种声腔的形成过程中,大致经历了“歌仔”——【七字调】——【哭调】——【杂碎调】的演变、丰富与成熟。歌仔戏音乐蕴含着浓厚的草根气质和乡土韵味,琅琅上口、感人至深是其音乐的核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