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VIDEO 十集大型电视专题片

第一集 《莆田石雕》 31,650

 

 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,石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。不同的社会环境,不同的审美追求,同时也赋予不同地域石雕创作艺术的独特风格。莆田,中国东南沿海的雕刻之乡。历经千年的繁衍发展,至今保留着非常传统的石雕技法,石雕技艺堪称一绝。其中,闻名遐迩的佘氏工艺从清朝道光年间一直传承至今,已整整传承了六代。莆田石雕主要以精细圆雕和精微透雕为特色,在题材上以人物雕刻为主,通过打腹稿、剔料、精雕等工序,将一根粗糙的大石块,一刀一刀地雕成慈悲庄严的佛像,这其中的奥妙都在石雕艺人数十多年的石雕修养里,都在莆田上千年绵延不绝的石雕文化里。

第二集 《南少林武术》 31,650

 

  禅修契合的是菩萨低眉,慈悲六道的宏愿;习武传递的是金刚怒目降伏四魔的威严。今天的南少林寺,在复兴南拳,重授武技的同时,也十分注重禅定的修行,佛学的浸染。禅武精神的弘扬,禅拳合一的传承,体现了精神力量与智慧的结合;是信仰解脱与磨炼心志的产物;是禅学与武学文化思想的自然融合。南少林寺的复兴正是要通过参禅习武的平常日用,通过以武锻体,以禅指心的不二法门,才能真正屹立于这千年故地,再续法脉。

第三集 《蔡氏古琴》 31,650

 

  古琴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先人们以琴载道,寄情于琴。南派蔡氏古琴技艺,出自莆田仙游县。其最具特色的“古法火功斫琴”,就是受东汉三国名家蔡邕的焦尾琴所启发,在其制作工艺上进行传承与改良,形成独特的斫琴技术。制琴胚,上大漆,安琴弦,斫琴是门雅技,倾注历代斫琴师的悟性与情怀。古琴,也因为有了手工的一斫一磨,而散发温润的灵性,经过火功精制的琴木,音色更加铿锵如珍珠落盘,圆润且悠远,可谓金声玉振极具张力。

第四集 《华昌错金银》 31,650

 

  金是富贵之象,玉乃君子之徵。金玉所承载的寓意越厚重,其文化的蕴藉愈深沉,而由此产生的工艺历史,也愈悠久,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。我国自夏商起便有了错金银的艺术作品。错金银•金玉镶嵌工艺,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抽象平面化,用玉材据割、高温熔炼、拔丝、压片、雕刻、抠图、錾沟开槽、嵌错金银丝片、及镜面抛光等特定的制作程序,及独特的工艺手法,把纵横交错的纹样及精美的图案与玉件完美融合在一起,在浩瀚的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。借金烘玉,借玉托金,金玉辉映,亦是将物质与精神相互结合统一。

第五集 《兴化米粉制作技艺》 31,650

 

  白如雪,细如丝,匀韧不碎。对于莆田人而言,兴化米粉是最熟悉和温暖的记忆。经过九道工序层层锤炼,晶莹剔透的大米在师傅们的巧手和匠心下,幻化成洁白透明、匀韧如丝的兴化米粉。兴化米粉浸润着莆仙文化的精灵气韵,虽历经沧桑而不减光芒。兴化米粉也从最初的一道快餐,演变出丰富多样的烹制方式。除了舌尖上的味道体验,兴化米粉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里,也渐渐成为了莆仙饮食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一部分。

第六集 《白粿》 31,650

 

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在莆田大地上,一说到山里,人们总会指向性地想起一个词“山里白粿”。这就是饮食最得人心的表现了。白粿的制作除了日用饮食外,还会用于节庆祭祀,有用于祝寿的白粿龟、用于上供的白粿马、用于童玩的白粿狮,白粿麒麟等。山里白粿,承载了莆田山里人对于食材变化的追求,承载了莆田民间传统习俗的喜庆与庄严。已然渐渐成为莆田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样舌尖上美食,一种口腹间的欣喜。

第七集 《莆田菜制作技艺》 31,650

 

  莆田菜是闽菜的重要组成,经过一千多年饮食文化的缓慢沉淀与继承,莆田传统菜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底蕴。“原料之取尽山尽海,其味之用葆其本真。”从汤品到热炒、凉菜,莆田美食的烹饪技艺所展示的并非是华丽的刀工,或者精致的造型。而是抓住食物本真的特质,让食物自身来征服人们的口舌,常让人有一脔未尽,三餐难餍的饕餮之欲。这样的技法其实不是技法,而是一种成全。

第八集 《九鲤湖祈梦习俗》 31,650

 

  “仙溪灵气满人间,长老传闻多说梦。” 九鲤湖的祈梦文化自汉族原始的占梦和祈禳活动而来,又因其自有的动人传说和人文走向,自成一脉。发端于唐,博兴于宋,鼎盛于明清,是我国汉族居住区祈梦风俗的发源地。祈梦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历史最长、影响范围最广的司梦神灵,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的“梦神”。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演变,九鲤湖祈梦习俗的仪式沿袭古制,保留基本完整,包含九种内容,寓意九为最高之数,堪称为研究中华梦文化的活化石。

第九集 《江梅妃信仰习俗》 31,650

 

  莆田,一块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相汇的土地,一个传统习俗与民间信仰交融的城市。其中,梅妃信仰恰如一支遗世独立的寒梅俏立于世,庇护着一方子民。安史之乱时,梅妃舍身殉国。因此,唐肃宗至德元年,乡人在黄石江东梅妃故里建“浦口宫”。崇祀江梅妃,配祀其兄。其兄名江采芹,曾倾尽家产,赈济灾民,民间奉祀其为“江公真人”。御赐“春秋二祭”,历代典祀不停。梅妃信俗是莆田民间信仰的一个范本,在这个样本里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间祭典的范例,同时看到的还有爱憎、善恶、青史、民心,还有莆田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热情和不绝如缕的文脉。

第十集 《木偶戏》 31,650

 

  莆仙戏最突出的科介表演特点被称为傀儡介,它的源头就是被莆田人俗称为柴头仔戏抽柴头仔的兴化腔木偶戏,莆田木偶戏的音乐声腔,属于南曲系统。是宋元南戏音乐与本地音乐相融合而生的戏曲声腔,以莆仙方言演唱,而传统伴奏的锣鼓吹,则是木偶戏音乐的灵魂。虽然,木偶戏在时代的匆匆脚步中和莆仙戏的发展兴盛下,失去了当年观者如堵的热闹场面,但其充分发展了宗教仪式剧,从而赢得了自己特定的戏曲市场。于是,今天,我们在民众生活中的小孩周岁、子女成婚、还愿谢恩、老人祝寿、亡者超度等民俗活动中仍然可以见到木偶戏的身影,使得它不仅在史上盛行,如今也能在民间保持十分繁盛的局面。

  • 第一集 《莆田石雕》

  • 第二集 《南少林武术》

  • 第三集 《蔡氏古琴》

  • 第四集 《华昌错金银》

  • 第五集 《兴化米粉制作技艺》

  • 第六集 《白粿》

  • 第七集 《莆田菜制作技艺》

  • 第八集 《九鲤湖祈梦习俗》

  • 第九集 《江梅妃信仰习俗》

  • 第十集 《木偶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