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福建书院>文章

陈珦与松洲书院

  陈珦建于漳州龙溪县的松洲书院,座落于九龙江畔,即今漳州浦南镇松洲村。书院累经历代重修,今存的建筑物,前殿为威惠庙,祀奉开漳元勋陈政、陈元光父子;后殿为书院,是当年陈珦课业士子的学堂。据考,创建时间是唐中宗景龙二年(708年)。

  陈珦(?—742年),字朝佩,唐代福建漳浦人,籍贯光州(今河南潢川)。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。幼卓立不群,师从儒士许天正,“讽诵有得,播诸楮翰,”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,陈珦举明经及第,授翰林承旨直学士。因不满武后称制,上疏乞归养,被命为漳州文学。在此期间,“龙溪尹席宏聘主乡校,乃辟书院于松洲,与士民论说典故。”史称,陈珦“在漳二十余年,剪除顽梗,训诲士民,泽洽化行。”在推行教化、激赏士风民风方面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  开元十九年(731年),陈珦高中,与著名诗人王维成为同榜进士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以年老退休。又重开当年的松洲书院,并聚众讲学。对其兴学之功,《漳州府志》评价为:“清漳自宋迄今多巨人长德,以鸿文粹学,衣被天下,先河后海,必以珦首称焉。”

  松洲书院既是福建史上最早的书院,也是我国第一所教学功能比较齐全的书院。它以士民和生徒为自己的服务对象,成功地完成了从个人所有走向面对公众的过渡,在书院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典型意义”。(邓洪波《中国书院史》,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,第7页)

(方彦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