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福建书院>文章

刘砥、刘砺与石门洞精舍(龙峰书院)

  刘砥,字履之,号存庵,福州府长乐县人,刘世南之子。乾道二年(1166)与弟砺同登童子科。"曾佛教、道教著作,认为"此不足习",乃治举子业。又说:"此不宜专习。"因遍取两宋伊洛诸儒的著作读之,"有见,遂率其弟登朱文公之门。文公嘉其笃志敏学,授《先天太极图传》,充然有得。文公晚修礼书,先生预编次。以时方攻道学,遂无复仕进意。与蔡西山、黄直卿相友善。年四十五卒。"刘砥于绍熙元年(1190)在漳州从学于朱熹。庆元四至五年(1198-1199)续学于建阳,助朱熹编校《礼书》。著有《论语解》《孟子解》《王朝礼编》等。

  刘砺,字用之,号在轩,刘砥弟。乾道二年(1166)童子科。庆元三至五年曾三至考亭从学,有《语录》一卷。史载:"幼颖悟孝弟,中童子科。后受学于朱文公。文公尝曰:'履之兄弟却差胜,若更加功,或可望耳。'与黄直卿最友善。及禁伪学,志尚愈笃。蔡西山编置道州,先生与其兄馈赆甚厚。年四十七卒。"

  长乐刘砥、刘砺兄弟,在长乐方安里(今长乐潭头镇)龙峰岩建石门洞精舍,朱熹为之书"读书处"三个大字。弘治年间,县令潘府重建,改名为龙峰书院。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驻师长乐,曾将书院修葺一新,故后人又尊称之为"三宝岩"。明隆庆年间,知县蒋某以崇祀一内侍,不足为训之由,下令改名为"晦翁岩"。今存明代《重修三贤祠记碑》以及明清、近现代名家题刻颇多。"晦翁岩"三字,为沈葆祯所题。

  而当地的志书则多认为,长乐刘砥、刘砺兄弟所创的石门洞精舍,"朱文公避学禁寓此,二刘从之受业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