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福建书院>文章

黄道周与明诚书院

   黄道周(1585-1646),字幼平,或作幼玄,一字螭若,号石斋。明福建漳浦县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是一位集易学家、理学家和书画家于一身的著名大儒。南明弘光帝时,为礼部尚书。其后,被唐王朱聿键任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。督师江西婺源,兵败英勇就义。临刑前,留下了"纲常万古,节义千秋;天地知我,家人无忧"的血书,高风亮节,震古烁今。

  明诚书院建成于明崇祯十七年(1644)三月,位于今漳浦县东郊石斋村。原名东皋书舍,崇祯十六年,黄道周在他的门人和朋友的资助下,将书舍改建为明诚书院,在此讲学。

  书院坐北朝南,占地约一千多平方米。四周护以围墙,围墙大门外西边竖立"黄道周讲学处"石碑。内有100多平方米的庭院。馆内珍藏着黄道周手书横匾"东皋书舍""明诚堂",以及自作对联"人从剥复后始见天地之心,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。"天井中有"天方图",系黄道周制作的石质天地盘。以花岗岩石砌成的正方体石板,分上下两层台式。上层每边长3·7米,高42厘米,下层每边长5米,高37厘米,盘面每边刻128格,全盘16384格。在方格中间刻八个大小不等的圆圈与方格交错,代表天圆地方,是黄道周研究易经和天体运行的仪器。

  明末漳浦黄道周的明诚书院,在明亡后,被僧人占据,改书院为佛院。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漳浦知县陈汝威赶走和尚,"尽撤佛像,另募附近之民居之,俾得晨夕洒扫。行将置义田,延师其中,以课士子", 复设为书院。今为黄道周纪念馆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