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宗棠(1812—1885),字季高,又字朴存,湖南湘阴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曾主讲醴陵渌江书院及任陶澍家西席十年。咸丰十年(1860),以四品京堂襄办曾国藩军务,次年任浙江巡抚。同治二年(1863)升闽浙总督。同治五年,创办福州船政局,成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。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。1885年7月,因病卒于福州。
同治五年(1866),左宗棠在福州设正谊书局,刊行先贤遗著。 原址在黄巷,以整理刊刻古籍为主。后因沈葆桢、杨庆琛之请,改建书院,迁至东街。新址于同治九年(1870)落成,首任山长为道光十六年(1836)状元、前云南巡抚林鸿年。他掌教事19年,题有联句云:“中原士气扬旗鼓,左海文章射斗牛。”书院实行课考制度,每月考试三次,由地方官出题课考一次,内容为四书文、试帖诗;老师出题课考二次,内容增律赋试帖诗。考试成绩优异者,则每月有奖赏。林鸿年之后,先后担任正谊书院山长的有郑世恭、叶大焯、曾彦宗、叶大猷等。陈宝琛、林纾、吴曾祺、陈衍等,曾就读于此。
同治五年,左宗棠在正谊书局重刊《正谊堂全书》。为保证这部丛书的刊刻质量,除向社会广泛招聘“有志问学之士”“入局任分校之役”之外,他还特聘福建著名藏书家、刻书家杨浚、闽县举人林祚曾先后担任全书总校。担任全书校对的学者有闽县、侯官、长乐、闽清、连江诸县的学者130多人。同治五年(1866)福州正谊书院重刊本共68种,凡五百二十五卷。康熙刻本今罕见,现存本则多为清同治年间福州正谊书局重刊本。
书院的清代建筑历经沧桑,今仍有部分保存下来。大门“正谊书院”四字,为清郑世恭所书。2013年,书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5年1月,经重修后重新对外开放,现为省内重要的国学传播基地。(方彦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