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媒体宣传互动区线下展厅

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福建书院>文章

林慎思与德成书院

  林慎思(844- 880),字虔中,号伸蒙子,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(今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)人。世代名宦,被誉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。自幼好学,兄弟五人(慎思、进思、景思、勤思、普思)在筹岩(今名筹峰山)筑室读书,并名其曰"德成草堂"。唐咸通十年(869)中进士。第二年又"宏词拔萃魁",中宏词科第一。 其他四兄弟也先后俱登第,时称"五子登科"、"五桂联芳",故唐懿宗赐"兰桂同芳"匾,敕改其家乡崇贤乡名为"芳桂乡",又改其所居地钦平里为"大宏里",今沿用。
  林慎思登第后,历官秘书省校书郎、兴平尉,后至尚书水部郎中,故后多称其林水部。当时僖宗朝宦官当道,朝政荒废。睹此,林慎思与莆田余镐屡次谏言,却不仅没被采纳,自己反被出为长安万年县令。不久,黄巢起义爆发,起义军于广明元年(880)攻占长安(今西安),林慎思虽率兵力战,终后援不继,被俘。起义军钦其勇识欲官于他,林慎思不从,并欲自杀,未成,起义军遂欲逼其就范。林慎思箕坐于床大骂黄巢不绝口,终至遭割舌处死而遇害,死时年仅37岁。后林慎思诸子奉丧归葬于昌化乡渡桥大墓山,其墓在今漳港镇渡桥村大墓山,历代有修,今墓牌、墓联、供几均完好。
  林慎思在思想上博采儒、道、释,以儒为主,著有《伸蒙子》3卷、(续孟子》3卷、《外篇.宏词》5篇、《文集》2卷、《儒范》7篇。
  后人感于林慎思忠节之行,立祠祀祭,其祠一在长乐昌化乡渡桥大墓山林慎思墓侧,一名林公祠在福州乌石山北麓灵响境右白水井边,一名伸蒙祠在长乐溪上筹峰山林慎思读书处。宋乾道年间(1165-1173),理学家朱熹流寓长乐,至德成岩读书处,于其上题"德成于慎思",于是宋人又名"德成草堂"为"德成书院"。今其处风景秀丽,为"吴航十二景"之一"筹峰积雪"所在,尚存"德成岩"、"伸蒙岩"等历代摩岩题刻。
  

((摘自《书院•福建》金银珍 凌宇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