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福建文化记忆>客家文化>文章列表
客家文化店头,在客家语中是最好的集市商铺的意思。最好的商铺,莫不过于开在人口稠密地方了。长汀店头街,在老城南门外,这里临近码头,近水楼台先得月,早在唐代就已有一些商业气息,北宋时,这里曾经被设为店头市。随着汀江航运的繁荣,集市盖起了店铺,逐步发展成街市,成为了今天的店头街。
小编此生感悟最深的茶饮非你莫属了!到了安溪喝铁观音,到了武夷山品大红袍,到了闽西客家,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客家擂茶。食材集各路之精华:花生、芝麻、香菇、绿豆等之外,还可放入中药肉桂、薄荷、金钱草及荤菜肉丝、小肠等 。一碗擂茶,既能解渴,又可药用,还能充饥。这样的茶饮,您喝过吗?
吃过擂茶再饮一碗客家米酒,芬芳馥郁,甜香四溢!取当年糯米,浸泡悠悠汀江水,上锅蒸熟,用特制的酒饼搅拌,然后静静等待微生物和时间的共同作用。据说每个客家女子都能酿一手好酒,而米酒又是客家人坐月子的必备品,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娘酒。对于远行的客家游子来说,娘酒是母亲的味道,是故乡的味道。
客家祖地石壁村,“北有大槐树,南有石壁村”,宁化石壁被视为客家祖地、客家摇篮。历史上,由于战乱等原因,大批中原汉人背井离乡,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区。“一世祖家从石壁来”。据统计,在客家主要姓氏中,有198姓都记载其祖在石壁,后或举族或分支再南迁。
这里是宁化巫氏宗祠。纪念的这位英雄,被称为宁化开疆始祖。隋朝年间,巫罗俊跟随父亲来到福建宁化,当时的宁化还叫黄连峒。当时这里屡次遭遇土寇的进犯,巫罗俊率领族众构筑碉堡,抵御土寇。就这样,巫罗俊在族群中的个人威信也就日益提高,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南逃汉人投奔他。
玉扣纸,毛边纸的高级产品。曾因被誉为“冰清玉洁,欺霜赛雪”而名满天下,福建生产这种纸的主要产地是汀州。最鼎盛时,清代汀州玉扣纸的产量曾晋居全国之冠。位于长汀县铁长乡朱连炘家的手工造纸作坊,生产的就是玉扣纸。如今,像朱连炘这样纯手工造纸的作坊已是越来越少见了。
山西有乔家大院,我们福建长汀县馆前镇则有个沈家大院。沈家大元是客家传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,坐东南,朝西北,布局为门楼前厅、中厅、后厅及两厢,共有9个厅堂和18个天井,被称为“九厅十八井”。沈家大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,是当地一位叫作玄孙公的商人从京城请工匠到沈坊村建造的。
定光佛,郑自严青少年时期在江西学习佛法,得业后,他南下经过赣南、粤东然后进入武平县修行,当地人尊称他为定光佛。定光佛在修行时,所经过的这些地区恰恰就是酝酿形成客家民系大本营的地区,他走过的路线也恰好是客家先民中南迁汉人所走过的路线。这样,他就与客家先民接下了不解之缘。